部队驻地附近有一家老两口,年逾七旬,无儿无女,患病在身,靠种树苗维持生计。“大爷大妈,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孩子。”沈汝波每周定期到老人家里搞卫生、洗衣服,还用省下的津贴为老人买药看病。
在沈汝波心里,国防绿是他一生的底色,服务人民是他永不停息的“战斗”。退役后,沈汝波成为秦皇岛市海港区蔬菜局一名冷库职工。身份变了,但诺言没变。脏活儿、累活儿他都抢着干,只求奉献,不讲索取。业余时间,沈汝波坚持为社区居民做好事。每天早起,头一件事就是把楼道清扫干净,多年从未间断。
2003年,所在单位改制,沈汝波主动选择下岗,自食其力,在秦皇岛市西港路街道先茂里小区开了一家“党义理发店”,后来发展成今天的“学雷锋志愿者党义爱心服务站”。“党义,就是为党和社会尽义务。”沈汝波这样解释店名。开店之初,沈汝波便立下规矩:现役军人、特困户、残疾人、五保户免费。每个月,他都去给当地驻军战士理发。
沈汝波并不富裕,家里日子过得紧巴,他和妻子甚至捡过废品换钱,可多年来,他选择默默为群众做好事。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红绚街“党义爱心服务站”,挂满锦旗、奖状和荣誉证书的墙上,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条幅格外醒目。妻子李玉兰说,这9个字是沈汝波一针一线绣出来的。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,沈汝波自学了推拿按摩,把每天7时到9时、19时到21时定为免费按摩时间。对行动不便的居民,沈汝波就上门服务。
2015年7月,沈汝波被查出患有食道癌。病床上的他面容憔悴,却仍想着去做好事。“只要我活一天,就要把好事做下去。”手术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给志愿团队成员打电话:“咱们的巡逻和义务服务不能停。”
住院期间,沈汝波仍做好事不辍。手术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,他就在医院捡垃圾、拾烟头。看到化疗室门前散乱着十几双鞋,他吃力地弯下腰一双双摆好。病友头发长了,他就跪在床上给病友理发。2017年5月4日,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,做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好事:向一位癌症患者捐了500元治疗款。
沈汝波的事迹影响着许多人。在沈汝波的感召下,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投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。如今,“党义服务小组”发展为“沈汝波学雷锋志愿者爱心团队”,这是秦皇岛市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,成员从最初的10多人壮大到300多人,成为秦皇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(本报记者 章文)
刚需课题聚焦战斗力靶心 空军某基地的心理训练室里,航空心理专家宋华淼同飞行员...
克劳蒂尔向记者表示:“当(他们)听到这件事时,他们表达了担忧。” 他说:“人...
党的十八大以来,军地各级强化对民兵工作的组织领导,确立民兵备战打仗的核心职...
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将军近日在北京接...
答疑会现场,各业务科室轮流上台解答问题,针对问题逐个解读政策、阐述规定依据...
正在参加野外训练的火箭军某旅官兵,在训练间隙通过卫星电视等渠道收看这部纪录...
战机空中加油是世界高难度飞行课目,夜间加油更是高风险挑战。为此,这个旅坚持...
据主持装置研发的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端青介绍,病原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霍乱、...
45岁时那次成功的喜悦,让张振家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难以忘怀。 1984年9月4日,鹰...
据报道,自1962年组建以来,“八一”飞行表演队先后为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...